通知公告

甘肃省文化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文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甘肃省文化厅 | 编辑:县文体广局 | 日期:2018-02-05 | 阅读: 121

甘肃省文化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文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甘文厅发〔2018〕16号

 

各市州、甘肃矿区、兰州新区文广新局,省文物局、省文化博览局,敦煌研究院、甘肃演艺集团,厅直各文化单位,厅机关各处室:

现将《2018年全省文化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肃省文化厅

                                                           2018年1月24日

 

2018年全省文化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起步之年。全省文化工作要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两大战略平台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抓作风、抓队伍、抓精品,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构建文化工作法规体系,着力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地域文化活动品牌,着力扩大甘肃文化影响力,着力强化文化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文化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当作首要政治任务,用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大精神轮训,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要义,切实使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思想入脑入心,贯彻始终。全面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部署,高举伟大旗帜,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履行社会文化建设职责。

加强学习成果转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文化建设总体方向、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工作思路,转化为推动文化建设的工作能力,转化为“转作风、抓落实”的具体举措,用十九大精神推动各项文化工作落到实处。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积极工作。

二、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把党建工作纳入年度计划,落实“两个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加强厅直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精神成果,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大“四风”问题整治力度,防止享乐主义、奢糜之风回潮复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机关作风得到根本好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选优配齐党务干部,健全党组织班子,完善制度,在增强战斗堡垒作用上下功夫。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主题党日教育、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积极吸收先进分子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切实加强对文化领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强化文化产品内容监管和文化活动导向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甘肃地域特色文化。

三、打造敦煌文博会国际品牌

加强文博会内容建设。坚持“智慧文博、节俭文博、大众文博、精致文博”的办会原则,深入挖掘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省内外文化资源,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人文交流,拓展“文化+”“互联网+”融合空间,彰显丝路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不断丰富文博论坛、文化年展、文艺展演内容,在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专业化上下功夫,在提高文博档次和办会水平上下功夫,确保把文博会办成“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重要国际平台。

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要组织国内知名文化咨询企业、文博会智库智囊团、知名专家学者召开论证会,探索敦煌文博会市场化运营方式和途径,大胆引进国内知名度高、实力强、经验丰富的文博企业,参与敦煌文博会策划、筹备、运营、管理,吸纳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逐步实现文博会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强与主办国家部委衔接,争取在筹备工作指导、主宾国和外国政要邀请、文化产业项目合作、优质文化交流活动落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体现主办责任,落实主办任务,形成办会合力。要发挥行业组织、文化企业的优势和作用,整合资源,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筹备任务,确保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圆满顺利。

四、强化文物保护利用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快《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甘肃麦积山石窟保护条例》立法进程。编制完成长城保护省级规划和甘肃石窟寺“十三五”项目计划,组织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全面实施拉卜楞寺文物保护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及我省丝绸之路沿线重要遗产点保护工程,建成省级世界遗产监测平台。持续推动大地湾遗址、锁阳城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楼两翼建设。贯彻落实《甘肃省文物安全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文物安全与执法监管综合平台。

加强文物资源利用。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博物馆定级、运行评估和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加快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继续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力求突出特色、丰富内容、提高质量。拓展文物对外合作交流渠道,深化与国内外机构的合作研究,推动文物展览交流。成立文物保护技术创新联盟,完成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课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拓展文物数字化成果应用,着力推动石窟寺、古建筑的展示利用取得新突破,更好发挥优秀文化传播弘扬作用。

五、组织文艺精品创作

着力打造舞台艺术精品。按照十九大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大气力抓精品、求突破。围绕“中国梦”主题和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创作人员深入基层一线,体验生活,激发灵感,创作出反映时代特点、群众喜闻乐见、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作品,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精品力作。同时,要深入挖掘甘肃文艺资源,在推陈出新、继承发展上做文章,对优秀剧节目进行创新、提升、打磨,推出精品,繁荣艺术。

加快戏剧大省建设步伐。推进“戏曲传承发展”题材艺术创作。开展示范性戏曲活动,组织戏曲会演展演展示活动,举办“名家传戏”成果汇报演出,展示培养成果。认真落实《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意见》,推进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进基层,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乌兰牧骑式的小分队服务基层公益演出。

开展美术作品创作。开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创作活动。启动实施“传承启新·潜心践行——‘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体系工程”,组织“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写生采风活动。举办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开展“解读传统经典画作”的专项研究。

完善文艺创作保障机制。召开全省艺术创作会议,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办法,加强对艺术创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激励扶持机制,把艺术创作纳入文艺院团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争取财政对艺术创作的经费支持。依托兰州文理学院等文艺人才培训基地,举办舞台艺术高级人才培训班。完善厅管文艺类评奖办法,明确条件,规范程序。

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法规建设。深入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加快《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和《甘肃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立法进程。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出台并落实《甘肃省级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

深入推进文化精准扶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与天津市文化广电影视局签订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完成“两州一县”和18个深度贫困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年度建设任务,做好文化系统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办实事,促发展。按照基层公共文化活动需求,抓好贫困村文化器材和数字文化等设备的配送工作。深入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组织实施“春雨工程”、惠民演出、文化志愿、送文化下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等活动。全面落实乡镇文化站副科级文化站长和财政补贴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岗位。

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甘肃省“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进省文化馆、省非遗博览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的立项论证工作,实施市、县两级未达标场馆的新建或改扩建任务,推进城镇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抓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提档升级建设,推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互联共享。

七、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

加强非遗保护法规建设。制定出台《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实施细则》《甘肃省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完善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

推进整体性保护。加强陇东南和敦煌文化形态保护区研究论证,申报创建陇东南农耕文化生态保护区。启动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深入研究探索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保护措施,开展项目的整体性保护。

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编制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成一批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统工艺创意研发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传承人群研修研习、保护政策法规、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等业务培训,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和振兴观察点,设立传承人工作室和传习所。

开展抢救性记录工程。科学有效地推进抢救性记录工作,完成2015年度10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项目验收工作,出版一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实录。启动实施2016、2017年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开展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设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八、落实文化市场“放管服”政策

推进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把贯彻落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按照确定的改革任务、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在明确职责、健全机构、落实人员、优化配置上下功夫,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加强综合执法制度和队伍建设,推动执法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力争在第二届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技能比武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推进简政放权政策落地。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督促各地取消地方性限制条件,不折不扣地落实准入政策,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加强政务公开力度,实施网上“一站式”办理,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流程,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执法。按照权责一致,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综合执法机构监管责任,加强对网络文化、艺术品、娱乐等市场监管,紧盯重要活动和节假日,加大对文化市场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净化文化市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红黄黑名单”制度,完善联合惩戒机制。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阳光行动计划,支持“阳光娱乐”“夕阳红”“健康娱乐全民赛”等品牌活动,鼓励面向中老年人提供低价或免费文化娱乐活动。以农村、乡镇上网服务场所为重点,深化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九、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途径

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实施《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促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等政策执行力度,在文化产业领域落实支持非公经济、扶持“双创”、推进科技创新等产业优惠政策,构建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政策解读、金融服务、项目论证等工作,为文化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

强化产业项目引导。实施文化部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文化金融、特色文化产业等重点工程和扶持计划。指导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开展国家级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促进敦煌文化产业示范园丰富内容、提档升级,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抓好兰州市、张掖市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城市试点工作。组织文化企业参加省内外文化产业博览会和产品推介会。

组织实施世行项目。推进世行贷款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项目前期工作。挖掘天水、嘉峪关、酒泉、张掖、定西等市的8个县(区、市)传统文化,改进保护、传承、展示方式。

十、提升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水平

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完善和健全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机制,调动全省各地参与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合作。整合全省文化资源,逐步完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多渠道、多途径推广我省精品文化项目,扩大甘肃文化国际影响力。

推动甘肃文化走出去。承接国家重大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办好2018“欢乐春节”等重点交流品牌活动,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展示甘肃文化形象。与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年度部省合作,探索建立我省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举办甘肃非遗展等活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贸易创新融合,鼓励文化企业建立对外文化贸易信息平台和营销网络,积极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搭建桥梁。

吸引海外文化走进甘肃。利用敦煌文博会、兰州国际民间艺术节、“意会中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伙伴团”等节会平台和品牌项目,积极引进国(境)外优秀文化项目来甘交流互鉴。

十一、做好文化工作综合保障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落实省直转制文艺院团改革发展专题会议精神和4个《工作方案》,推进6个省直转制文艺院团和5个省直剧场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指导省图书馆、省文化馆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任务,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推进厅直文化系统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提升文化财务保障能力。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文化专项资金,为文化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开展年度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督查和绩效考评,发挥好专项资金的效益。强化文化统计工作,增强文化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文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开展全省文化财务工作、文化文物统计工作培训,提高文化财务人员素质。

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和重点课题调研。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部署、重大举措,确定一批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研。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准扶贫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研究成果,指导实践。

提高机关服务保障能力。加强省文化厅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员队伍,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健全重点工作督查机制,建设全面系统、规范有效、跟踪问效的督查体系。规范文化部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管理,推进行业协会脱钩工作。做好节庆活动清理、规范、审核备案工作。加强消防和网络安全、应急值班、公文处理、机要保密、信访安保等工作。

十二、加强文化系统思想作风建设、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运用“暗访、约谈、通报、问责”四个督查机制,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力戒“四风”表现,消除不良风气。用严紧实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靠实工作责任,推动全年工作有效落实,务求实效。用更加认真、更加严谨、更加细致的工作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确保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要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始终把政治领导摆在班子建设的首要位置,强化领导,带好队伍。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懂业务、会管理、人正派、肯干事的干部选拔任命到重要岗位,善于为想做事、会做事的人提供平台、创造条件,谋事创业,促进发展。要认真执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强化班子平时和年终绩效考核,正确运用考核结果,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狠抓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重视岗位培训,通过委培、挂职、轮岗、交流等形式,引导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增强技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高文化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着力抓好文化系统“人才工程”建设,制定出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完善全省艺术、图书、文博、农实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开展文化艺术人才培训研修、考察调研和实践锻炼,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使高精尖文化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大“三区”文化工作者选派和培养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和路径,鼓励引导文化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强化执纪问责。始终坚持标本兼治,加强纪律教育,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自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形成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减存量、遏增量,保持执纪问责、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加大查处和惩治腐败工作力度,用更加严明、更加严格、更加严厉的执纪问责,根除作风中存在的沉疴固疾,正风肃纪,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保障。